一、溶血已成为分析前误差的常见因素。如何避免样本溶血呢? 获得一个高质量的非溶血的样本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收集到一个优质标本的基础是让血液从血管到试管顺畅流动。影响血液流动的因素包括穿刺针的规格、试管内的负压、血管的粗细和弹性以及整套收集设备的质量。使用真空采血管时,因控制了血液从穿刺针流到试管的全过程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溶血。用注射器抽血时应用很小的力使血液吸到针筒中。注射器的针头合适时,注射器活塞轻轻向后拉可以控制血 液缓慢流入针筒。注射器向试管注入血液时也是相同的过程。真空采血管因维持合适的压力,较注射器采血要好。
二、实验室如何检验样本是否溶血? 目前的检测条件下,生化分析仪可以快速可靠地自动检测溶血指标——通过样本中的血红蛋白确定溶血程度。与目测比,自动检测更敏感,在有其他色源如胆红素干扰的情况下,重复性更好。尤其是可以把检测的结果传输到LIS系统。
三、溶血到什么程度才算溶血呢? 答案要根据检测项目来定。每种生化分析仪的厂家会提供关于溶血程度对不同检验项目产生显著改变的指南。但却没有标准指南指出溢出的血红蛋白量与结果改变的相关性。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钾的变化已经有了报道,因其相关性会因人而异,所以没有被(权威组织)推荐。我们的实验室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启用一台新的生化分析仪时,会用实验室现有的数据验证溶血到何种程度可以对分析物产生明显影响,而这种分析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这种方法完善了我们的电子病历中的报警。目前,只有在结果有显著改变的时候我们才会提示临床医生——在大量电子信息充斥的时代,警示疲劳也是个事实。实验室在给临床医生提供合适并可行的警示时,还是需要些经验的。
四、样本溶血,结果怎么报呢? 报告或者删除结果取决于被测物及溶血程度。直接删除溶血样本的结果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患者可能正经历血管内溶血。延迟报告导致合同不能履约,在护理方面也会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实验室,选择了报告所有结果,但是多数严重溶血的样本报告时会标注样本溶血,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标注溶血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结果受溶血影响的程度,但是,在电子病历中如何显示这些标注过的结果才是更重要的。在结果出现区域内,医生很容易看到这些标注或警告吗?如果没有看到,即使再有价值的标注都是无意义的。
五、在改善溶血方面,实验室能做得更有好吗? 完全可以。在我们医院,经多方努力,对护士或住院医在血液采集方面的教育、标准化的采样操作和统一的设备,警告提示的临床意义及相应的反馈,这些举措使所有入院患者的溶血概率下降了接近50%。我们始终坚持:样本质量决定结果质量。
1、AST 血浆中的AST活性是人红细胞中的1/40。若标本出现溶血时,会导致血清内AST活性的上升。因此,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会明显比未溶血标本的高。AST是反映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测定结果较高容易引起假阳性的产生。因此,出现溶血标本,必须在报告中注明。 2、ALT 细胞中的ALT比血浆中的含量要多7倍左右,因此,溶血后该指标数值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细胞中ALT的大量释放。对比AST可知,溶血对该指标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标本的要求也松一些,不过在分析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溶血的影响。 3、TBIL 若是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溶血后红细胞出现破裂会让大多数血红蛋白进入血清,从而导致总胆红素测定值的上升。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产物对耦氮胆红素有破坏作用,溶血后对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有负向干扰,引起测定值偏低。 4、TP 一般选择双缩脲法来测定,测量的主波长为540nm。血红蛋白的吸收峰在555nm处。当红细胞发生溶血破裂后,很多血红蛋白会进入到血清中,从而引起测量值偏高。 5、α-HBDH、LDH 在红细胞中的浓度为红细胞外的160倍,即使较小的溶血都会导致结果偏高。LDH活力基本通过α-HBDH体现,二者发生差异的原理相同。 6、CK 选择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该指标。对于红细胞和几乎所有组织内都存在腺苷酸激醇(AK)对三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ADP)生成肌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反应有催化效应,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ATP会增加CK活性,进而引起结果偏高。 7、γ-GT 当溶血标本Hb超过500ng/L,便会引起γ-GT减少活性,从而造成结果下降。 8、肝炎标志物 溶血可以出现呈假阳性的检查结果,尤其是形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假阳性。 9、HIV抗体 据有关研究表明,溶血也会引起抗-HIV的检测结果的OD值平均增加0.011,从而引起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收藏】 【推荐】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上一篇:血常规提示患儿血小板增多,如何... | 下一篇:奴卡菌病 |